民航“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

2025-01-14 15:51:57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量:

  本报讯(记者任震宇)1月13日,针对部分航空企业推出的“加价选座”做法,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开发布观点,质疑航班“锁座”到底是为了安全飞行,还是为了额外创收?认为该行为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影响消费市场风气,建议主管部门主动作为,予以规范。

  近期,民航选座额外收费问题引发舆论热议。一些航空公司以所谓“行业惯例”为由,在选座这一基本服务中引入加价机制,将靠窗、靠过道或前排等座位锁定,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费用,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有消费者反映,值机时发现若不付费选座,免费可选座位寥寥无几,有时带未成年子女出行也难以选择相邻座位,迫使其不得不支付选座费。这种加价选座的行为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消协认为,“加价选座”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种服务。消费者在购买机票时即与航空公司签订了合同,航空公司承担公共航空运输的职责,有义务为消费者提供座位。航空公司售票时已考虑了各种不同的因素,区分了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不同时间段购票还有不同的价格。消费者购票后所享权利理应是确定的,理应有权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座位。但航空公司却人为设置门槛,将座位选择与额外付费挂钩,迫使消费者为基本的乘坐需求额外支付费用,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被人为缩限。

  “加价选座”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加价选座”本质上是一种额外收费行为,许多航空公司在这方面的规定模糊隐晦,既不明确哪些座位需要加价,也不说明加价标准如何制定,消费者在购票时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撑,等到值机时才发现想选的座位都需要付费。掌握“最终解释权”的各家航空公司不应将“信息差”作为自己牟利的手段,这种行为无疑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损害。

  “加价选座”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经营者确定价格应有对应的实质服务。不同舱位定价不同是因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务不同,而经济舱提供的服务是相同的,却要求消费者加价选座,本身缺乏定价基础。消费者付费购票已为航空公司提供的运输服务支付对价,根据交易惯例,消费者对于座位应是“先到先得”,不用另行付费。航空公司推出加价选座模式,从“先到先得”惯例向“付费者得”试水,是经营者利用优势地位将原本免费的基本服务变为自行创收的手段,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有违公平交易的原则。

  中消协认为,这种擅自加价的行为如果不加以遏制,将影响整个消费市场的风气,其他商品或服务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在定价之外另行区分情况加价销售,从而演变成为一种不公平的所谓“行业惯例”,侵蚀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春运临近,建议相关主管部门主动作为,强化行业引导,规范经营行为。消费者在遭遇各类侵权行为时可积极向消费者组织或主管部门投诉,推动消费市场保持公平、透明的健康发展轨道。

责任编辑:张小容

免责声明:中企新传媒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本报讯(记者任震宇)1月13日,针对部分航空企业推出的“加价选座”做法,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开发布观点,质疑航班“锁座”到底是为了安全飞行,还是为了额外创收?认为该行为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影响消费

2025-01-14

  1月9日,中国飞鹤乳蛋白鲜萃提取科技暨爱本跃动蛋白新品上市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陈瑞,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科学普及

2025-01-10

  1月9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披露了境外债务重组及业务发展的最新情况。

2025-01-10

  又是一年交卷时。近日,各大车企纷纷亮相了2024年度的成绩单。其中,比亚迪(002594)以全年销量超427万辆的成绩,又一次蝉联“三大销冠”,为第一个三十年画上圆满的句号。

2025-01-10

  1月8日上午消息,吉利控股集团今日发布消息称,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地震灾区位于高原高寒地区,一线救援和安置工作面临极

2025-01-08

  国内互联网公司纷纷向地震灾区日喀则市提供支援。1月7日晚,腾讯集团发布消息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启动首批捐款2000万元,用于受灾地区的紧急救援、过渡安置、过冬物资,灾后恢复重建及以工代赈等

2025-01-08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ICP经营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6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中企新传媒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5-2128698 18287516758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滇公网安备53050202000810

技术支持:九龙网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