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开发银行与华夏银行合作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

2025-06-11 10:15:25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

  6月10日,亚洲开发银行与华夏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启动会,标志着这一获得国家货币财政政策支持的金融服务零碳园区项目正式实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业务总经理周云,华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书剑出席启动会并致辞。

  会上,重庆江津工业园、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算谷产业园、泛半导体产业园、BIOPARK国际医药创新公园等12家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分别与华夏银行相关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工业产值;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平台,其能源消耗占全国总量的70%、碳排放占30%。因此,推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因素。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产业园区绿色转型路径进一步明晰。

  为加大金融支持产业园区绿色转型力度,亚洲开发银行与华夏银行合作设立产业园区转型金融项目---“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该项目是经国务院最终批准的主权贷款项目。由财政部代表中国政府与亚洲开发银行签署《贷款协议》,华夏银行作为执行机构与亚洲开发银行、财政部分别签署执行相关协议。

  该项目预计首批将调动50亿元人民币资金,以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为目标,专项服务产业园区节能、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低碳制造、循环经济等领域。项目创新推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低碳方法学,可协助园区进行绿色低碳发展系统规划,帮助建立碳管理体系,实现碳管理全流程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

  华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书剑表示,华夏银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坚持将绿色金融作为全行工作重点和发展特色。华夏银行已经建立起成熟的绿色金融工作机制,打造了绿色金融品牌,在碳金融、ESG风险管理、科技赋能等方面积极创新。目前,全行绿色贷款余额超过3000亿元,贷款占比超过14%。“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的实施,是华夏银行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又一重要举措,华夏银行将配置充裕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创新金融服务,发挥专业优势,为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融资+融智综合服务,携手各方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贡献更多力量。

  华夏银行党委常委、副行长杨伟主持启动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节能协会、中节能集团等机构代表参加会议。(以上图均由华夏银行提供)

责任编辑:杨艳

免责声明:中企新传媒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6月10日,亚洲开发银行与华夏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启动会,标志着这一获得国家货币财政政策支持的金融服务零碳园区项目正式实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

2025-06-11

  根据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国家能源局将遴选部分项目和区域开展氢能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创新氢能管理模式,探索氢能

2025-06-11

  “得癌了,近期都不会更新捏捏了。”近日,解压玩具博主“有只猫叫小朋友”在社交平台宣布罹患癌症并暂停更新视频,虽未透露患病原因,但其患病的消息迅速引发了网友和捏捏同好圈热议,“网红捏捏越玩

2025-06-11

  中新网广州6月11日电(记者 蔡敏婕)广州港集团10日晚发布消息称,今年1月至5月,广州港集团完成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6%、7.7%。

2025-06-11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央行网站消息,2025年6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640亿元逆回购操作。具体情况如下:

2025-06-11

  具身智能,外界对其的定义主要是“大模型+人形机器人”。但实际上,具身智能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能够与不同的硬件本体结合实现“七十二变”,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臂、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

2025-06-11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ICP经营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6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中企新传媒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5-2128698 18287516758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滇公网安备53050202000810

技术支持:九龙网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