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变身” 非人形机器人抢滩工业场景

2025-06-11 10:05:48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孙小程 阅读量:

  具身智能,外界对其的定义主要是“大模型+人形机器人”。但实际上,具身智能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能够与不同的硬件本体结合实现“七十二变”,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臂、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

  人形机器人的落地仍处于“蹒跚学步”阶段,具身智能如何在工业场景大显身手?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调研获悉,尽管人形机器人已开始在工业制造领域进行商用测试,但距离工业场景所需的稳定性、高精度、高速度等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非人形的机器人,已在细分场景里沉淀了数年,为企业带来了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在装上“大脑”、AI赋能后,具身智能有望率先实现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优艾智合联合创始人兼CTO边旭认为,由于场景确定性和技术可行性,工业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更有可能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经过近十年的产品迭代与市场教育,此类机器人已能够显著降本增效。而人形机器人当前更多处于技术论证阶段,长远来看,二者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共存互补。

  具身智能不限于人形

  在一家黑灯实验室中,一台台机械臂与AI算法、物联网等硬核科技协同配合,在重复性高、精度要求高、环境条件要求苛刻的检测场景中24小时“摸黑”工作,确保成果质量,实现了从样本分装、提取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

  这一场景,诠释了工业场景中具身智能的落地形态。今年以来,具身智能概念在一、二级市场颇受关注,外界对其的定义主要是“大模型+人形机器人”。但实际上,具身智能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能够与不同的硬件本体结合实现“七十二变”,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臂、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

  IDC中国研究经理李君兰解释道,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高阶形态,任何能够在物理空间环境中行动并形成互动的机器人,如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等正加速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均可以发展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

  目前,人形机器人受限于技术奇点,如电机功率密度和极端非结构化环境的挑战,商业化尚需时日。而工业场景中原本较为成熟的机器人,是否能在发展具身智能上“弯道超车”?

  IDC最新调研显示,工业用户最希望用AI技术提升机器人对环境和作业对象的自主识别能力。目前已有厂商基于工业制造领域的深耕经验,以协作机器人为载体,利用AI大模型训练机器人在装配、打磨、上下料等特定场景对作业环境、对象、工艺流程等自主识别与学习。

  在边旭看来,工业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由于场景确定性和技术可行性,更有可能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工业机器人已进入智能增强期,通过视觉伺服、力控模块和数字孪生技术,逐步实现环境感知和实时优化;移动机器人则在突破场景泛化瓶颈,融合激光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和视觉语义理解,实现高动态环境中的可靠交互。

  以半导体制造为例,晶圆材料的脆弱性,要求机器人在移动和操作过程中具备极高的稳定性与精度。机器人需要兼具稳定的下肢移动能力和精密的上肢操作能力,才能胜任晶圆厂的上下料工作。为了满足工业场景对容错率的严苛要求,优艾智合为机器人配备的特殊“肌肉模组”,使其能够以毫米级的步幅移动,同时实现对精密零件的轻拿轻放。

  AI能力为核心所在

  当前,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多家上市公司正在推动工业机器人向具身智能的跃迁。

  埃斯顿聚焦工业具身智能、智能感知及其人工智能平台的研究开发,融合AI与机器人技术,提升工业机器人自主感知和学习的能力。埃夫特称,传统工业机器人通过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推动具有感知、学习、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智能机器人的发展。

  而AI能力,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核心要素。李君兰介绍,AI大模型技术的加持,让机器人的感知、学习、决策、行动等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在工业场景中,AI能够为机器人的自主学习、决策提供助力,为其构建复杂的环境认知理解、任务分解规划、动作训练与校正等提供支持。

  “具身智能的核心是打破传统AI算法与物理世界的割裂,比如协作机器人搭配视觉、力控传感器和相应AI算法,也能完成包括汽车零部件、3C产品等的装配、检测等复杂任务。”节卡机器人商用事业部檀志理说。

  谈及机器人行业的技术趋势,檀志理认为,未来通过大模型与轻量化技术协同突破,机器人将深度融合多模态感知(3D视觉、力觉)、认知推理(大模型)与动态执行能力,形成闭环智能系统,解决车间级泛化能力。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将推动跨子行业、跨场景任务泛化能力提升,同时非Transformer架构的轻量化模型降低算力成本,使低功耗设备具备复杂决策能力。

  不过,工业场景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特点,决定了很难通过一套通用的软硬件系统完成所有任务分工。边旭认为,现阶段机器人厂商的核心发展方向应聚焦于智能系统的进步。他预计,未来两年,工业场景的具身智能将围绕多模态感知与决策、硬件性能突破、群体智能协同和数据驱动训练等方向快速发展。依托于云端的专家级行业垂直大模型,具身智能能够在不同细分行业实现工业批量化部署,半导体、物流和巡检、高危作业等细分场景将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

责任编辑:杨艳

免责声明:中企新传媒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具身智能,外界对其的定义主要是“大模型+人形机器人”。但实际上,具身智能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能够与不同的硬件本体结合实现“七十二变”,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臂、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

2025-06-11

  在线音频领域重要收购案落地。  6月10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简称“腾讯音乐”)在纽交所和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与喜马拉雅及其他若干订约方就拟收购喜马拉雅签订

2025-06-11

  解读  一场直播打赏8万元 最高案值310万元  未成年人充值打赏“低龄化”“大额化”,家长该怎么办  案件数量近700件,单案最高标的额为310万元,

2025-06-11

  眼下,来自东南亚地区的榴莲、山竹、椰子等热带水果进入了销售旺季。这两天,记者在广西南宁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看到,市场内各个水果档口人潮涌动,前来选购的市民和商贩络绎不

2025-05-12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共享服务痛点凸显,其中共享充电宝归还难和计费异常引发消费者不满。

2025-05-09

  5月8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方光华在会上表示,全国工商联将配合职能部门出台配套政策,推动法律规定

2025-05-08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ICP经营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6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中企新传媒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5-2128698 18287516758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滇公网安备53050202000810

技术支持:九龙网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