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发布23项举措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2025-04-01 09:45:28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于祥明 阅读量:

  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 全面推进“信用代证”

  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未来一段时间信用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从构建覆盖各类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夯实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基础、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和治理机制、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社会化水平等5个方面提出23项政策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意见》提出总体要求:“坚持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相互融合,坚持信用奖惩合理合法,构建覆盖各类主体、制度规则统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秩序、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提出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更好发挥信用制度基础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抓手。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强化公共信用评价的规范性、提升市场化信用评价水平、扩大信用评价应用范围。

  其中,在提升市场化信用评价水平方面,要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着力建设信用信息归集加工联合实验室,支持银行机构在信贷评价中进一步丰富信息维度,开发符合民营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强信用评级机构和征信机构监管,重点培育一批业务能力突出的本土权威机构。

  另外,在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和治理机制方面,《意见》提出推进信用报告深度应用,明确要大力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的证明。鼓励在招标投标、融资授信、商业往来等市场交易活动中使用信用报告。

  “目前,在行政审批、招标投标、企业融资等领域,经营主体需到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开具各类有无违法违规记录的证明,大大影响了企业办事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部分省份依托信用信息平台网站,通过信用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融合,开展了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改革,实现“一份报告替代一摞证明”和“一网通办”,很受企业和群众欢迎。为此,《意见》提出,大力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的证明。

  该负责人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作用,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要求,总结梳理部分地区“信用代证”改革创新经验做法,全面推进“信用代证”,助力提升行政效能和水平。

责任编辑:张小容

免责声明:中企新传媒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 全面推进“信用代证”  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025-04-01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于3月31日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与宁德时代、福耀玻璃、立达信光电子、厦门国贸等8家企业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回应企

2025-04-01

  第二届中国(杭州)食品电商博览会暨全国新渠道爆品集采大会、全国私域直播选品大会(简称:CFEE·中食e展)将于2025年4月23日-25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2025-03-31

  2024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叠加铜价波动剧烈,电线电缆行业竞争更趋白热化。在此背景下,球冠电缆迎难而上,以稳健经营姿态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85亿元,同比增长20.19

2025-03-31

  3月31日,南京市举行进一步促进南京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新闻发布会。自2025年3月31日起,南京全市范围内取消限售,商品住房在取得不动产权登记证书后即可上市交易

2025-03-31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本届论坛年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中金公司第四年主办“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本次会议聚焦绿色技术出海这一议题,国际组织、知名企业

2025-03-31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ICP经营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6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中企新传媒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5-2128698 18287516758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滇公网安备53050202000810

技术支持:九龙网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