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成功举办2025中关村论坛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平行论坛

2025-03-31 11:03: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量: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本届论坛年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中金公司第四年主办“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本次会议聚焦绿色技术出海这一议题,国际组织、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代表等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绿色金融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化发展,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球绿色转型的加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金公司大力支持绿色行业企业融资,积极参与绿色行业并购重组,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支持企业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助力绿色技术“扬帆出海”。

  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在论坛中致辞时表示,中金公司始终秉持“植根中国、融通世界”的理念,深入参与绿色金融的国际实践。2024年,公司深化绿色金融创新,通过股票、债券、并购交易等支持绿色相关领域的交易超过3,900亿元,参与创设银行间市场首个“可持续发展+转型+两新”主题债券篮子,落地覆盖绿色投资领域的基金规模超过330亿元。此外,公司还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发布“低碳转型+ESG”投资评价体系,连续两年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提供技术支持。

  “另外,我们也很欣喜地告诉大家,今天这场‘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将通过中金生态碳中和林“色达项目”所产生的碳汇量进行抵消,这个项目由中金公司、中金公益基金会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共同在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实施。”陈亮说,通过碳汇量的抵消,本次论坛成为真正的“碳中和”会议。面向未来,中金公司将始终以高质量金融服务赋能绿色技术走出去,助力全球绿色转型和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发表了题为“地缘经济新形势下的绿色转型”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中国绿色产业成功源于三大方面,制造业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市场竞争推动效率提升,以及公共政策有效干预外部性问题。面对新的地缘经济形势下中国需创新综合性政策,协同供给侧支持与监管政策调整,并强化外部合作,利用制造业优势共同应对全球绿色产业链压力,维护动态规模经济与技术创新活力,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可持续动力。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在本次大会上发布了中金公司“专精特新”综合产品服务方案。中金公司在投行传统服务模式和产品的基础上,通过调研企业发展的核心痛点,形成了三层级的梯度服务体系,一站式满足企业发展不同的阶段、不同服务深度的需求。此次“专精特新”综合产品服务方案的推出,是中金公司应时而变、锐意进取,全面赋能广大“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举措,是未来在资本市场扎稳根基、高质量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

  展望未来,中金公司将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体系。一是通过绿色资本“走出去”,通过绿色熊猫债等工具支持海外先进绿色技术在国内融资;二是做好国际绿色资本“引进来”,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绿色债券融资,助力国内绿色技术发展;三是在第三方市场积极开展多双边合作,为全球绿色技术合作提供金融支持。

责任编辑:于婷

免责声明:中企新传媒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本届论坛年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中金公司第四年主办“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本次会议聚焦绿色技术出海这一议题,国际组织、知名企业

2025-03-31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3月28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十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

2025-03-28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1号修改单,明确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乳为原料,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业内专家认为,这项标准的修订将有效推动灭菌乳品质提升

2025-03-28

  国新办3月27日举行发布会,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围绕解决标准认证、市场渠道、销售回款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水平稳步提高。

2025-03-28

  “这枚丝杠的研发难度,不亚于在头发丝上雕刻《兰亭集序》。”双林股份常务副总经理张子盛拿起手边的行星滚柱丝杠样品,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说道。

2025-03-28

  面对逆全球化浪潮,中国企业如何破局?27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大变局下企业的应对之道”分论坛上,与会嘉宾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开出“良方”:以全球化视野和本地化运营的双轮驱动,构

2025-03-28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ICP经营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6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中企新传媒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5-2128698 18287516758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滇公网安备53050202000810

技术支持:九龙网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