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陈晓拴:推动旅游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旅游产业已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党委书记、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陈晓拴建议,加强旅游规划,合理开展旅游开发建设,借助文化和科技手段赋能,推动旅游业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随着近年来旅游业投入持续攀升,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也浮出水面。”陈晓拴说,从产品供给看,部分旅游规划缺乏对本地文化底蕴与自然资源的深度挖掘,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在开发模式上,有的旅游项目匆匆上马、急功近利,忽视长远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未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保护要求,留下“烂尾工程”。旅游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说明,传统资源驱动型开发模式难以为继,亟须构建“文化IP+科技赋能+生态承载+社区共生”的新型发展范式。
将营销运营体系前置于开发周期
在旅游市场调研和定位方面,陈晓拴建议,精准定位,合理调控营销运营与开发建设的投资比例,将营销运营前置,有效避免盲目投资,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传统文旅项目可能陷入‘先开发后引流’的路径依赖,导致设施空置率高企。皇城相府创新性构建‘营销数据反哺开发’模型,提前生成市场画像,通过高铁票务数据、OTA平台搜索热词、抖音话题播放量等社交媒体互动,精准识别客群偏好。同时,开展需求导向开发,2025年花朝节前3个月预售票数据显示汉服体验需求增长320%,促使景区提前扩建妆造服务中心,避免盲目扩建传统观光设施。”陈晓拴说。
他进一步指出,文旅项目投资逻辑应从“空间建造”转向“关系运营”,将营销运营体系前置于开发周期,不仅能规避资源错配风险,更可激活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数字孪生景区”与实体开发的虚实联动,通过元宇宙空间持续积累用户行为数据,为物理空间开发提供更精准的决策依据。
陈晓拴表示,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必须合理把控开发强度,避免过度商业化,尤其是生态脆弱区、文化遗址核心区等敏感区域。同时要关注旅游业“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推动旅游业向绿色发展迈进。
利用“文化+科技”打造精品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当前有必要借助科技赋能,对文化旅游进行深入的结构性提升,首先是物质层面保护传统建筑群落,其次是行为层面复原生活场景,第三是精神层面提炼价值符号,进一步提高旅游项目的个性化程度。”陈晓拴说。
他认为,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升级,游客体验日益重要,参与性强、互动性高的旅游项目,有利于提升体验感与满意度。例如,皇城相府利用科技手段构建“五感沉浸”产品矩阵,即视觉(数字光影秀)、听觉(环境音景设计)、触觉(非遗手作工坊)、味觉(在地美食实验室)、知觉(文化解码游戏)。
科技赋能还可以有效提升服务效率与游客体验。陈晓拴说,皇城相府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服务端,搭建旅游大数据平台,整合旅游信息,部署AI导游系统,实现快速响应,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智能导览、在线预订服务。在管理端,利用智慧化监测系统,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景区客流与环境承载力,在九女仙湖等生态脆弱区实施动态游客容量管理,日承载量限制在环境阈值内。结合大数据分析预测游客行为,动态调整照明、空调系统等能源使用,减少无效能耗。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开发建设
据介绍,皇城相府作为全国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标杆,其“乡村旅游创客计划”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返乡青年创业孵化体系。
针对初创资金难题,皇城相府集团联合地方政府推出“创业扶持专项资金”,提供年利率低至3.85%的低息贷款和租金减免,返乡青年在景区内开设非遗工坊或文创商店,可申请最高50万元的贷款额度,同时通过村集体企业担保机制,降低创业者的融资门槛。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旅游开发与建设,形成政府引导,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共赢旅游发展格局。”陈晓拴建议,推行“资源入股”等利益共享机制,让地方居民和村民能够深度参与旅游开发,分享旅游发展成果。实施旅游收益反哺计划,将部分旅游收益用于改善当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促进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相互融合。
“皇城相府采取社区共享模式,通过‘资源入股’让村民参与旅游开发,新春庙会期间本地商户收入占比超30%,实现文旅惠民共同富裕。”陈晓拴说。(记者 李昱佑)
责任编辑:张小容
免责声明:中企新传媒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2025-03-12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