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中国信心!大众上汽提前续约 宝马奔驰也加码
本周,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在上海签署延长合营合同协议,将上汽大众的合资合营期提前延长至2040年。这意味着,上汽大众将成为跨国巨头与中方企业在华经营期最长的合资车企。
上汽大众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中德经济合作的典范。1984年10月,中德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合资合营合同,上汽大众成为中国最早的轿车合资企业。以桑塔纳国产化为契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飞跃式发展,助推中国汽车产业加速现代化步伐,并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此次是双方的第二次续约,将合资期延长为55年。据报道,双方将通过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以先进技术为重点,为上汽大众在新兴技术领域注入更多研发资源,携手开启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2.0全新阶段。不少人认为,双方提前续约,不仅充分体现中德双方对40年合作成果的认可,映射中国市场在跨国车企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更彰显出跨国巨头对合资车企、中国汽车产业乃至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信心。
市场是稀缺资源。当前欧洲汽车市场已过顶峰,而美国汽车市场也基本饱和,反观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依然巨大。自2009年我国汽车年产销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一纪录已连续保持15年。期间,虽然业界围绕中国汽车年产销量“触顶”的争论声不绝于耳,但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再创新高。这表明,在经历多重考验后,我国汽车产业仍然具有强大的韧性、潜力和活力,从一个侧面向全球展示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澎湃,我国汽车产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得益于国家战略引领和企业奋力创新,我们不仅培育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也催生了“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和宁德时代、引望等供应链新秀,构建起上中下游协同、大中小微企业融通、产学研深度融合,国企、民企、外企你追我赶的竞争新生态。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产业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与大众一样,宝马和奔驰等跨国巨头也在持续加码中国市场。今年4月份宝马宣布,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投资200亿元,以期2026年实现宝马“新世代”车型的本土化生产。9月份,奔驰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投资140亿元,进一步丰富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的本土化产品阵容。德国三大车企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任票”,不仅证明了他们扎根中国发展的决心,更是对中国汽车产业乃至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看好。
有人会问,跨国车企如此押宝中国市场,能否像此前一样获得丰厚回报?要知道,改革开放之初,在与国外巨大的技术差距下,中国在汽车产业发展上选择了“市场换技术”的合资道路。通过中外合资合作,世界排名前列的跨国车企与中方在华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合资车企,部分品牌已将中国汽车市场培育成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及利润源泉,赚得盆满钵满。不过,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卷,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汽车的爆发,部分合资车企发展面临着市场份额被蚕食、销量和经营业绩下滑的挑战。不少分析认为,今年三季度,无论是德系、美系,还是日系、韩系,跨国车企的利润之所以大幅下降,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在华销量和业绩出现变数。
姑且不论这样的分析是否完全有道理,但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市场对跨国车企的重要性。关键在于,在销量和利润水平方面,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个更大的市场可以取代中国。跨国车企在华销量和业绩之所以遭遇挑战,主要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转型比全球其他市场更快。一方面,传统车企燃油车销量不断下滑,利润在收窄;另一方面,其电动车仍处于投入期,短期内未到盈利平衡点。事实上,这也是所有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必经的阵痛。但要看到,汽车产业高度依赖技术和规模竞争。面对电动化和智能化这一不可逆的变革趋势,跨国车企更应与中方合作伙伴携手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随着旗下电动车销量规模不断扩大,跨国车企在华经营终将跨越电动化盈利拐点。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其实早已作出了示范。 (作者:杨忠阳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张小容
免责声明:中企新传媒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