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11”盛宴看消费市场新变化

2024-11-13 16:57:45 来源:证券日报 阅读量:

  一年一度的“双11”电商大促落下帷幕。作为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见证,第16年“双11”不仅史上最早、战线最长,更有多项数据再次创下新高。

  11月11日24时,2024年天猫“双11”活动收官,成交总额强劲增长,购买用户规模再创新高。天猫“双11”全周期,589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元,同比增长46.5%,刷新历史纪录。

  此外,截至11月11日24时,淘宝“百亿超级补贴”订单量超过1.5亿元,下单人次同比增长50%,带动家电、影音数码、美妆、个护等行业成交额翻倍增长。

  透过“双11”数据,人们不难看到这场消费盛宴背后的市场趋势及潜力。

  第一,“以旧换新”政策顺应了市场需求。今年“双11”的亮点之一是政府补贴首次“入场”,与电商平台的优惠活动叠加,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繁荣,进一步提振了消费信心。各大电商平台和线下商家纷纷推出“以旧换新”活动,例如,家电品类在政府补贴和天猫“双11”优惠的叠加效应下,销售量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

  通过“以旧换新”活动,消费者能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新产品。这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品质,还促进了相关产业、企业的发展。

  第二,国潮品牌市场地位持续提升。在“双11”期间,品牌商品热销,而无论美妆、服饰还是数码、电器等类目,国潮品牌表现都不逊于国际品牌。这一方面得益于国潮品牌的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也展现出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正在加深。

  第三,跨境电商成为“双11”新的增长点。今年“双11”不仅是国内消费者的盛宴,更有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参与其中。在“双11”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加大跨境电商的促销力度,通过提供包邮、优惠折扣等方式吸引海外消费者。跨境电商在“双11”期间发挥比以往更为重要的作用,得益于平台的不断完善,以及中国商品的优秀口碑。

  第四,电商巨头加速互联互通。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电商巨头们开始寻求打破壁垒,推进资源共享、优化。

  例如,在支付领域,淘宝与微信支付、京东与支付宝的互通成为今年“双11”的一大亮点。支付方式的互通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也为商家提供了更灵活的经营模式。而在物流方面,京东物流与淘宝天猫、菜鸟与京东的合作也促进了电商物流体系的融合,让消费者享受到更便捷的物流服务。

  总之,今年“双11”亮眼的成绩单,不仅折射出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还反映出平台、品牌、商家经营理念的升华。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未来消费市场将释放更大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李春莲)

责任编辑:贺国华

免责声明:中企新传媒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一年一度的“双11”电商大促落下帷幕。作为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见证,第16年“双11”不仅史上最早、战线最长,更有多项数据再次创下新高。  11月11日

2024-11-13

  随着一年一度的“双11”大促落下帷幕,各大电商平台11月12日陆续公布成绩单。记者发现,在今年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超长促销周期中,国家以旧换新补贴的加入,让家电市场

2024-11-13

  11月7日,国际可持续智造大会暨中德高端制造会议在浙江绍兴举办。来自中德两国的政府代表、专家学者、行业领袖齐聚,聚焦更智能化、更具韧性、更加绿色的全球制造业产业新生态,共拓中德合作发展

2024-11-07

  正在此间举行的第七届进博会上,中国著名田径运动员苏炳添表示,“暨南大学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将迎来升级,携手耐克开启竞技体育领域的全新合作,夯实中国田径发展基础。

2024-11-07

  三个月前,在西藏拉萨工作的耿冰网购行李箱时,配送费要30元。不久前,他尝试“再次拼单”,发现同款商品竟然包邮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电商平台对偏远地区物流补贴的持续倾斜。9月9日,拼多多宣布

2024-11-07

  10月27日,2024年《大国品牌国牌盛典》在北京水立方盛大开幕,以“上善若水 未来相见”为主题,汇聚了近200家中国知名企业品牌,共同见证中国品牌的崛起与壮大。在这一盛会上,杰克科技凭借其在全球化

2024-11-05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ICP经营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6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中企新传媒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5-2128698 18287516758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滇公网安备53050202000810

技术支持:九龙网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