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创新成果发布交流打造“新引擎”
作者:刘晓(浙江工业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在科研的广阔天地中,每一位研究者都渴望最先触摸到知识前沿,做揭示未知奥秘的先行者。然而,传统的学术出版流程往往烦琐漫长,导致最新研究成果难以及时分享。而预印本平台作为一个便捷的学术交流空间,以开放、共享、快捷的特征,塑造了数字时代学术交流与传播新方式,有利于加快知识传播、扩大学术影响,日益成为科研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我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
预印本平台助力学术交流与科研创新
近年来,学界对前沿学术交流的需求不断提升,随着我国数字基建持续完善,一些研究机构和学术平台开始探索建设科研高端交流平台。其中,以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PSSXiv)、中国心理学预印本平台(PsyChinaXiv)等为代表的一批平台上线,不仅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高质量的科技信息,更致力于推动学术成果高效率传播,提供更高附加值的知识服务。
预印本平台的建设,其意义至少有如下几点。
首先,提升了学术交流效率,扩大了科研成果影响力。预印本平台的出现,极大提升了学术交流的速度与广度。传统的学术出版流程,从投稿、审核、录用到发表,往往需要3至12个月甚至更长,不仅延误了科研成果发布时效性,还无形中增加了作者失去首发权的风险。而通过预印本平台,论文往往提交3至7个工作日后即可在线发表,极大缩短了编审流程与时间。同时,预印本平台的高开放性和高访问量,直接提升了科研论文影响力。如中国心理学预印本平台(PsyChinaXiv)自2018年运营以来,总发文量为1158篇,总下载量约190万次,成为心理学领域知识传播和共享的新阵地。
其次,提高了论文的可见性,提升了学术成果传播度。通过搜索引擎优化元数据、分析工具和拓展素材链接等手段,合作者、研究资助者和公众相较以往能更加便捷地发现、获取、学习预印本平台上的相关论文,不仅为读者进一步理解和利用论文内容提供了重要抓手,也为作者带来更多学术机会。同时,平台提供的在线交流与讨论功能,能够促进学者之间的即时互动与思想碰撞,激发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有助于学者对自身研究进行必要调整与完善。
最后,有效避免了科研重复与资源浪费。从国际上来看,研究者发布预印本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通过尽快发布成果,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第一人”。而通过提前公开研究成果,能够让本领域科研人员了解相关学者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工作,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平台能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研究建议,指引他们及时调整、纠正自己的研究方向,避免与已有研究重复,从而节省研究时间、物资和人力成本。同时,预印本的开放获取特性,便于全球范围的科研同行免费获取研究信息,促进了国际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有效避免了重复投资,降低了科研成本。
以高端学术共享平台支撑中国特色学术新高地
当前,我国预印本平台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受重视程度和认可度不高,还未形成浓厚的预印本学术交流氛围。与国际主流平台相比,也存在质量控制、版权保护、学术规范等方面问题,功能性和影响力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持续推动我国高端学术共享平台建设,各方需从预印本平台建设规范、构建多元投入机制、改革学术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发力。
学术预印本的发表和应用,急需一套正式的行为规范。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的预印本平台建设标准与规范,明确平台的功能定位、技术要求、管理流程和版权归属等问题。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维护学术交流的公正性和严肃性。政府应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预印本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并为高端学术共享平台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形成多样化投入机制。与此同时,预印本平台可以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捐赠,以用于保障平台的运营和发展。
预印本平台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高校、科研机构、学术组织和期刊等多方支持。因此各方应形成共同的合作目标和学术共识,通过内容共享、联合推广等深度合作方式,建立互利共赢机制,并辅以严格的审核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等保障措施,从而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学术交流和传播。高校和科研机构可将最新研究成果首先发布在预印本平台,供学者快速访问与交流。平台可与相关领域学术期刊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线上或线下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推动期刊多从预印本平台挑选优质论文。与此同时,预印本平台应在确保学术质量的前提下,为合作主体提供便捷服务,以吸引更多机构和个人使用。
预印本平台建设需要学术评价机制改革助力。传统的学术评价体系往往过于依赖单一的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而预印本平台的兴起,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评价指标和方式。例如,论文引用次数、下载量、讨论热度等都可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重要参考。这将推动学术评价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期刊影响因子等单一指标,而是全面兼顾论文创新性、实用性、社会影响力、同行认可度等。当然,鉴于发表的还是研究者初期成果,在学术规范上存在一定风险,预印本平台还需要传统学术期刊及同行评议的支持。高校、学术期刊、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等主体应向平台提供学术意见支持,帮助平台提升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30日 14版)
责任编辑:阿虎
免责声明:中企新传媒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2024-09-06
2024-09-05
2024-09-04
2024-09-04
2024-09-03
2024-09-03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图集